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研究方法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開課學期
112-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簡妤儒 
課號
Soc7016 
課程識別碼
325 M999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318 
備註
本系碩士班一年級必修。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台大社會所的研究法課程,目的為訓練學生實作社會學研究、以及鑑賞社會科學研究設計的能力。課程前半段主要討論研究設計、文獻回顧和研究典範等,以期先建立對研究思辨技藝和研究設計的認識,幫助同學發展出一個好的且可以操作的研究問題。課程後半段課程將介紹多種研究方法背後的研究邏輯與原則,以及討論實作上應留心的細節或難題,希望同學藉由實際探索各個方法適用在自己感興趣研究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來進一步發展論文研究大綱。
課程中同學會透過輪流報告、閱讀心得、實際操作和課堂討論,逐漸發展出一份研究計畫,希望有機會成為各位碩士論文的基礎。

 

課程目標
1. 建立對採用不同方法的研究的評析和鑑賞能力。
2. 透過閱讀、討論、反思,完成一份研究計畫書。 
課程要求
課程要求基本上希望同學務必事前閱讀讀本、準時出席並積極參與討論、選擇一周進行讀本導讀、各周撰寫心得回應與論文大綱相關作業…等。為了深化討論,請同學將回應和作業一起於周二傍晚8點前繳交至指定檔案區。請留意:
1. 每週的心得回應,是透過閱讀教材的理解,根據文本來回應我事先所提出的問題 (而非翻譯摘要),並提出其他心得或問題以供上課討論(1-2頁)。
2. 課程作業則都希望同學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一步一步探索、反思與操作,來深化對社會學研究的典範、理論與實作的認識(請參考各周課前作業),最終完成一個論文研究提案。作業請上傳到共享資料夾。
3. 學術的基本精神是溝通與同儕交流,並吸取建議嘗試進步。我們鼓勵同學彼此回饋,會在課程中進行許多「智囊團」討論,請同學練習給予彼此有建設性的回饋。期末更希望同學透過每週回應和作業的累積,完成一份期末研究計畫書,以口頭與書面的方式呈現。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5-10hr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1. Mullaney, Thomas S. and Rea, Christopher. [2022]2023. 《研究的起點:從自我出發,寫一個對你(和世界)意義重大的研究計畫》(許暉林譯)。台北:麥田。
2. Alford, Robert R. [1998]2011. 《好研究怎麼做》(王志弘譯)。台北:群學。
3.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4. Becker, Howard. 2009.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郭姿吟、呂錦媛譯)。台北:群學。
5. Williams, Joseph E. and Joseph Bizup. 2014.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11th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NTU COOL上有英文版PDF檔)。(中譯本為第五版《英文寫作的魅力:十大經典原則》,2014,經濟新潮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每周回應與作業 
40% 
 
2. 
文本導讀 
15% 
 
3. 
課程出席與參與 
15% 
 
4. 
期末論文計畫左右與課堂口頭/PPT報告 
3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作業繳交方式
考試形式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課程簡介 
第2週
2/28  二二八放假 
第3週
3/06  形成問題意識:從主題到問題 
第4週
3/13  建構研究對象 
第5週
3/20  文獻回顧 
第6週
3/27  Framing:典範選擇、論證鋪陳與概念建構 
第7週
4/03  抽樣與個案選擇 
第8週
4/10  多變量典範與其反思 
第9週
4/17  詮釋典範:敘事分析 
第10週
4/24  詮釋典範:訪談法及其限制 
第11週
5/01  詮釋典範:民族誌實作與倫理反思 
第12週
5/08  歷史典範與其反思 
第13週
5/15  喘息周 
第14週
5/22  混合方法與多重典範 
第15週
5/29  論文計畫口頭報告 
第16週
6/5  繳交完整研究計畫書